发布者 | 中标研 2023-03-08
刘斌
2023年以来,锂电企业密集拜访发电企业,寻求在储能领域更加深入的合作。
2023年2月,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先后前往中广核新能源、华能清能院,探讨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合作机会;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拜访华电集团,希望双方加强在新能源设备、储能领域的合作;鹏辉能源董事长夏信德拜访三峡资本,寻求储能产业的合作机会;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拜访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公司,希望在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领域加深合作。
宁德时代已于2021年陆续和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三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储能领域的合作。
现阶段,头部锂电企业的业务重心仍然是动力电池,但随着全国动力电池装机增长放缓,锂电企业纷纷开始将储能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221.6GWh,同比增长92.3%,而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的增速达到142.8%。在2月17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23年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增长率都将会大幅下降,动力电池需求紧张的局面可以得到缓解。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11%,储能系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1.41%。
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
比亚迪此前储能业务的重心在海外市场,在国内专注于开发储能产品,并不直接参与国内储能业务的投标。近年来,比亚迪也在参与国内储能项目的投标,并获得了多个大单。2月21日,比亚迪中标了中电建阜康储能项目,储能系统建设规模为150MW/600MWh。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性能、使用寿命方面存在差异。锂电企业布局储能业务并不存在技术壁垒,储能电池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电力市场的完善程度。由于此前电化学储能的价格疏导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清晰,电化学储能尚未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储能业务对锂电企业的吸引力有限。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迅速增长,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新型储能获得了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提出明确新型储能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研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合理的成本分摊和疏导机制。
尽管各大锂电企业看好储能赛道,但现阶段,电池储能仍然不是一项高回报的业务。宁德时代2022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的储能系统毛利率只有6.43%。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储能和动力电池业务的商业模式、客户有所不同,储能的价格机制传导较慢,对成本变动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