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碳市场扩容,陶瓷、交通、数据中心新增纳入碳排放管理

发布者 | 中标研 2024-01-12

2024年1月1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启了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十一个履约周期。《方案》在统筹考虑广东省“双碳”目标、“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经济恢复需求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对2022年度分配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广东碳市场规则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管控行业结构优化、管控主体范围扩大、管理制度细节优化,有利于巩固市场稳定性、提升市场活跃度、培育健全的市场业态。




管控范围扩至八大行业


根据《方案》,2023年度广东碳市场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在2022年度的基础上,新增了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三个行业领域。其中,原有五大行业(水泥、钢铁、石化、造纸、民航)和新增的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行业延续原有政策的管控门槛,即纳入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数据中心行业的管控门槛设置为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运行机架数达到1000标准机架)及以上的企业。




创新行业灵活管控措施

《方案》首次提出对纺织和机场两个行业实施灵活管控措施,通过“自愿纳入”和“动态管理”的方式,为进一步扩容奠定基础。针对上述行业,符合广东碳市场管控门槛,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可自愿向主管部门申请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要求开展碳排放信息报告,经核查后符合要求的于下一年度作为控排企业管理。完成至少3个连续年度配额清缴履约后,如需退出,可于当年度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完成后及下一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印发前提出申请。




控排企业数量增至391家


在行业扩容的背景下,广东2023年度碳市场控排企业由2022年度的200家增至391家,数量规模增长近一倍。原有五大行业控排企业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钢铁行业企业67家,民航行业企业4家,石化行业企业12家,水泥行业企业60家,造纸行业企业53家;新增行业涉及企业共195家,包括陶瓷行业企业132家、数据中心52家、交通(港口)行业企业11家。可以看出,广东碳市场从初期的“抓大放小”逐步向“精细灵活化管理”思路转变,形成多元化市场体系。




配额分配总量小幅提升


《方案》提出,根据广东省2023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目标,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经济发展形势预测,确定2023年度配额总量为2.97亿吨(含控排企业配额2.83亿吨,储备配额0.14亿吨)。在管控企业数量规模近乎翻倍的基础上,配额总量较2022年度(2.66亿吨)增长11.65%,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东省紧扣“双碳”目标、强化管控、全面降碳的决心。




配额分配方法和发放结构基本延续


《方案》显示,2023年度企业配额分配主要采用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其中,历史强度法的技术细节较2022年度有所优化。原有五大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基本是对2022年度的延续;新增行业中,数据中心行业企业使用基准线法,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行业使用历史强度法;灵活管控行业中,机场(自愿纳入)行业企业使用历史强度法,纺织(自愿纳入)行业企业使用历史排放法。就配额发放结构而言,2023年度仍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其中,原有五大行业的配额分配结构比例延续2022年度,新增三大行业和灵活管控行业的免费配额比例为97%,与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行业相比,管控力度稍弱。配额有偿发放作为有效的市场调控手段,发放形式和数量延续2022年度的有关规则,2023年度有偿配额计划发放50万吨,以竞价形式发放。


(作者为广东碳市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