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 中标研 2023-05-15
5月11日,《淄博市综合能源港布局专项规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
这使淄博成为国内首个就综合能源港发布专项规划的地级市。
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划范围内共新建改造综合能源港90处。
在淄博以烧烤为名爆火出圈之后,综合能源港能否助力这座老工业城市成为能源圈的“新网红”?
1
艰难的转型之路
在成为“网红”之前,淄博是一个老牌重工业城市。
国内第一台双层客车、国内第一台多功能呼吸机、国内第一家真丝带生产厂、国内第一个铝工业基地……都曾是淄博引以为傲的名片。
然而,作为上百年的工业重镇,化工、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在淄博经济总量的占比一度高达70%,随着资源的枯竭,环保问题的凸显,污染成了淄博的一块心病。曾有人这么说:这么多人吃烧烤,燃起的油烟污染,还不如化工厂一根烟囱。
2018年,淄博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三年内以雷霆万钧之势关停1.04万家高污染、高耗能的化工、钢铁、焦化、建陶、水泥企业。自此,淄博迎来了转型“阵痛期”。
如今,淄博以凤凰涅槃的定力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脱胎换骨。
2
何为综合能源港
综合能源港项目涵盖多种能源种类及能源获得方式,港内包括加氢站、充电桩、换电站、加气站、加油站等站场及车后服务、零售一体化等衍生服务。
简单来说,在综合能源港内,无论你是油车还是电车,在这里都可以补充能源(加油、充电、加氢)。同时还可以用餐、休息,甚至可以享受汽车精洗、换油等保养服务。
在布局方面,综合能源港主要布局在城市交通枢纽、国省道沿线、大型化工园区及物流园区周边。
在业务构成方面,综合能源港不仅仅是为社会各种机动车辆提供综合交通能源产品补给的公用设施营业网点,更是为用户提供能源体验,提供商业服务的场所,又可以充分利用场站建设光伏发电储存电能,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有效路径。
在应用技术方面,“综合能源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实现了对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全流程的追踪、积累和分析,以能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有效打通B端、C端和G端,实现了能源保障、增值服务、节能减排的同频共振。”淄博市能源集团董事长汪德刚介绍到。
3
巨大的潜力与优势
淄博为何规划90处综合能源港?
据淄博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心预测估算,在机动车保有量上,预测2025年规划范围内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4.65万辆,其中新增41.52万辆。
新能源车保有量:2025年规划范围内电动汽车保有量8万辆,氢能汽车保有量1000辆。
在此基础上测算,规划范围内建设改造综合能源港共计90处。
综合能源港自身的优势是淄博政府选择投建的根本原因。
第一,综合能源港能实现多能互动。深度融合了光伏发电、氢能综合利用、分布式能源等业态,实现绿电、绿氢、光伏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全面打造清洁能源生态圈。让汽车不再烧油,转换成加电;让发电厂少烧煤,转换成光伏。分布式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
第二,综合能源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它能链接车、电池、能源、用户等用能主体。通过智慧服务区,实现多业态融合,我们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解决了“充电煎熬”的问题。
第三,综合能源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充电平台,通过设备层、数据层两层安全防护,实现车辆安全充电,做到烧车既赔,为综合能源港运营提供强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解决了“无序充电,电网受不了;高峰充电,钱包受不了”的问题。
第四,综合能源港是能源商业模式的创新型实践。在“综合能源港”的智慧服务区内,提供零售、餐饮、休闲、车辆维护等多元化增值服务。同时落地绿色能源生产、储备、消费三大应用场景。
4
强大的“秘密武器”
数字化技术为淄博综合能源港的运维保驾护航。
在淄博市能源集团的带领下,淄博综合能源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科技引入综合能源港运营,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综合能源港智慧平台系统,形成“端+云+大数据”的体系与模式。这是淄博综合能源港的“秘密武器”。
该系统将从能源补给源头抓起,最大程度的收集和分析人员、能源、安全、环境等关键要素数据。
▌集团及政府管理部门层面
平台系统通过数据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报表,集团及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系统查看全市、各区、各能源港和各用户详细的用能情况,并以此统筹协调能源配给,制定能源发展计划等,使得管理更有时效性,也更系统、更智能、更科学。
▌综合能源港层面
建立高识别性的标识系统和智能化的引导系统,使用户清晰的了解综合能源港布局。
平台系统可以按时间、能源类型、用户等形成详细的用能报表,综合能源港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室或移动终端查看详细的用能情况,终端会实时显示各种能源余量。
▌用户层面
用户可以根据车辆用能情况,实时通过车辆或手机终端APP查看周围综合能源港情况,包括能源类型、能源价格、补给机(充电桩)数量及空闲数量、预计补给用时等。
APP会根据车辆自身情况推荐选择综合能源港并智能推荐路线,显示预计到达时间。用户也可以根据能源类型、能源价格、补给用时等自行选择综合能源港并设为目的地,导航到达。
用户还可以通过APP预约补给,先补给后付费,即到即补,补完即走,避免排队,节约时间。
5
可复制的转型举措
作为国内第一个在政策上就“综合能源港”发布专项规划的城市,淄博的做法对其他城市有何借鉴意义?
看未来,建立综合能源港是必要的。据统计,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左右,累计数量达到5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近100%。
目前,我国加油站分布广泛,然而,我国充电桩需要急速发展,离“车桩比1:1”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发展滞后于产业规划的目标。如果借鉴淄博的做法,将加油站和充电站合二为一,建立综合能源港,将实现“1+1>2”的效应。
看技术,成立综合能源港是可行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一张更大的油电一体化网络已然形成。凭借大数据、AloT等技术对传统加油站的改造,综合能源港已经成为传统油站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淄博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可视化、数字化、精益化”管理,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看收益,成立综合能源港对各方皆有益。对消费者而言,综合能源港能贴近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补充习惯,增加充电服务的便利性,享受多场景服务。对产业发展而言,当充电的便利程度与加油没有差别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对传统加油站而言,实现数字化升级,能够增加能源多元化服务可能性,改变发展窘境。
淄博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能源港布局规划对全市能源转型和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以烧烤为名,成为网红城市,这是淄博在平民消费经济领域的一次成功,更引得不少地方政府组团考察学习。相对而言,综合能源港则是淄博在能源经济领域的一项更具前瞻性的布局,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淄博对综合能源港的探索更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学习探讨。